欢迎您进入BuGuHealth官方网站,联系我们

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
作者:BuGuHealth   时间:2019-11-19   浏览:1629 次

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


本文来源:GymSquare精练公众号


矫正体态、改善疼痛,成为健身房增肌减脂以外的全新私教课但是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也不能做康复诊疗。

 



这种角色越位造成的后果正在增加:国内教练康复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延误有效治疗期不断发生,同样,对「一招一式」就能「解决疼痛」的盲目信任,也在加剧业态的恶性循环。

 

以健身职业化发展更成熟的美国来说,「不可给予医学治疗建议,不能以矫正为目的触碰用户」,是NSCA、ACE等教练职业规范中的重要条例,而「医学治疗」和「体能强健」,两者的职业范畴泾渭分明。

 

术业有专攻,物理治疗之「业」,和健身教练之「术」,不可混淆。




两者不能混淆,首先在于物理治疗是一门「推理」,根据假设评估、制定计划、再次评估迭代,已达到改善病症,而并非单一的「哪疼治哪、哪弱练哪」。

 

举例来说,常见的颈前倾体态,并非是由单一的肩颈肌群过度紧张造成,因为自上而下地看,胸椎曲度变直,甚至是高弓足导致的骨盆前倾,都是引起颈椎代偿头前倾的潜在因素。

 

而这门「推理」所需的专业素质,从大部分短期教练培训中难以获取,甚至部分康复培训,商业导向为先,只「传授」立竿见影的手法。


比如短则1周、10节课时的教练康复培训,不具备系统学习康复筛查的基础要求,也难以实现从解剖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角度,实现临床推理,相反,聚焦短期内学会「长短腿、斜方肌紧张」的拉伸、关节松动手法,却成为培训秘籍。

 

而在培训内容的差异以外,执业资格的考核,也明确划分物理治疗,和健身教练之间的界限。

 

在中国,即便是体育院校中的运动康复专业,也难以报考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在美国,也有DPT物理治疗博士学位,才能提供物理治疗相关业务的严苛规定。




物理治疗师的职责在于恢复个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练的职责更多在于让「跑的更快、跳的更高」,不能「越位」制定并操作治疗计划。

 

如何实现看起来并不复杂,但任重道远。除了通过监管来规范培训机构、健身房的商业导向,可能还需要培养正规物理治疗机构,以及技术人才,去面向不断增加的康复人群需求。

 

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




一部分教练,成了物理治疗师


什么是物理治疗师根据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的定义,物理治疗师,是一种通过徒手、仪器、运动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疼痛、功能受限的医疗职业。

 

而国内外对于物理治疗的定义,都是一门集合肌肉骨骼、心肺耐力、神经控制,内分泌,运动生理的综合医学学科,需要配合查体、触诊、甚至影像学筛查,来制定实操步骤,并根据病患反应,不断更正计划。

 

最重要的在于,物理治疗师的本质,是一名医疗专员




但一部分健身教练,成为了物理治疗师,一部分健身房,成为了物理治疗场。

 

改善前倾侧弯、疼痛受限的矫正手法,开始成为健身房内,一大全新私教课程,甚至出现了针对腰椎滑脱、肩袖撕裂、十字韧带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运动处方开具。

 

在《2018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中,体态矫正是「最受会员欢迎私教课程类型」中排名第4位的课程,相反,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数据,中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仅为0.4:10万。

 

看起来,「会物理治疗、会康复」正在成为中国健身教练的全新职业背书。




因此,更多培训机构,也开启了各类「纠正、矫正」的健身教练培训课程。

 

比如,在部分培训机构中「康复训练私人教练」这一职业称谓,被归为私人健身教练的最高级别,在机构的具体介绍中,「康复训练私人教练」可以完成体位评估、康复训练、形体矫正、软组织修复、特殊人群训练等内容。

 

而这门教练职业的范畴,已经覆盖了维基百科中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疗的大部分概述,健身教练也成为了物理治疗处方设计、实操操作的实施者。




由健身教练实施的物理治疗,所导致的损伤风险正不断发生。

 

「患上腰肌劳损,买私教课进行康复,康复到第二天都走不成路」的新闻并不少见,同样也有「4万请私教身体却受伤,私教推销再买一套更贵的康复课」。

 

相反,在健身业态更发达的美国,「不可涉及医疗」是健身教练职业准则中的明确规定。

 

在IDEA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s’ Scope of Practic中提到,私人教练不可对用户,进行康复治疗、身体伤病改善、实施医疗诊断等任何医疗服务,甚至在NFPT的教练规范中指出,不可为用户提供手法治疗、按摩理疗等接触性服务。




相反,各大健身教练CPT认证,聚焦于用户心肺耐力、肌力适能等健康体适能提升,以及协调、速度、爆发等运动适能的进阶,而考核的内容也更多从运动生理、基础解剖、运动计划等出发。

 

从业务范畴上来说,健身指导和物理治疗有本质差别,健身教练也不是物理治疗师。




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


为什么健身教练,不是物理治疗师?需要从实操理念来阐述。


首先,物理治疗之「业」,和健身教练之「术」,并不匹配。


不同于训练弱侧肌群,强化体能弱势的理论,物理治疗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推理Clinical Reasoning,得出病理成因。


在临床推理中常用的Clinical Reasoning Cycle,就包含了「评估假设」、「计划制定」、「治疗实施」、「再次评估」,物理治疗师往往要对实际执行中的线索,进行解读,以不断更新迭代诊疗计划。




但是,针对圆肩驼背等表象问题问题,就直接「上手」进行动态拉伸,是国内私教工作室、拉伸工作室常见的操作方式。

 

相反,提出了上下交叉综合症的Janda,就曾指出,物理治疗临床实施者应该找到并治疗疼痛的根源,而不是专注于疼痛表象。

 

简单来说,物理治疗的推理模式,就如同在「圆环轨道」中,不断滚动不停修正,既不是「哪疼就治哪」,也不是「哪弱就练哪」。




至于从实际案例来看,物理疼痛、心理变化,是进行推理的参照因素,也是物理治疗执行的依据。

 

比如,《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曾提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出现「腿疼痛减轻、腰疼加重」现象,是「症状向心化」的体现,往往预示着疗效较好,也是评估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除了物理疼痛以外,Fear-avoidance model很大程度阐明了,心理病也会导致物理病。这类患者没有功能障碍,却因心理认知问题,导致功能障碍的恶性循环,因此通常采用渐进性运动疗法,向患者证明并无障碍。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局限的教练康复培训,难以满足基础知识储备,更难实现系统评估操作。

 

基础解剖、生理学,无法支撑无风险实操的实施,以及临床推理的流程的实现,而固定的头颈部、肩胛胸部、腰骶髋康复教学,也限制了康复计划制定。

 

举一个案例,针对斜方肌紧张这一现象,直接实施肌肉放松,而不考虑斜方肌代偿是由于颈部肌群无力的因素,会导致颈椎失去稳定性,甚至近端失衡也会增加远端肩关节的受伤概率。

 

相较而言,仅以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物理治疗专业,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包含了上下肢、胸腹盆腔、神经细胞、神经解剖的2门临床解剖学课程,同样,病史采集查体方法,以及文献检索、科研设计与分析,都是需要考核的内容。




 

其次,在受教育时间方面,短则1周、10节课时的培训课程编排,也更像是一场「临阵磨枪」。


在线上点评平台搜索部分拉伸工作时发现,从业时间仅1-2年的教练,就已面向用户实施体态调整、康复训练的实操。


而只以临床实习作为对比,美国APTA规定,物理治疗临床教育至少需要30周,在匹兹堡大学DPT课程设置中第三学年,有夏秋春三个季节分别要总计要进行9个月的全职实习。




在培训内容差异之外,执业资格的考核,也明确划分物理治疗,和健身教练之间的界限


以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为代表的认证机构为例,设有独立的CEP运动复健专业认证,以及RCEP运动复健医师专业认证,要获得这两者的认证前提,必须具备在医院或者诊所600-1200小时的临床工作经历。


而在中国,根据卫生人才网显示,体育学、运动康复、特殊教育等,属于非医学与卫生技术专业,原则上不可报考康复治疗师。




物理治疗是治疗,健身教学是训练


毫无疑问,物理治疗是一门医学治疗,而健身教练,更多专注于体能强健,两者的职业也有明确的安排分工。

 

通俗的来说,物理治疗师的职责在于恢复个人「能跑能跳」的能力,而健身教练的职责更多在于让「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即使有康复理念支撑,健身教练这一职业,也应作为规避运动风险、及时发现运动损伤的角色,不能越级成为制定诊疗计划,实施诊疗的物理治疗师。




而就目前来说,教练成为物理治疗师,很大一部分商业导向为先,需要一定的监管介入。

 

「短时间拿到权威认证」,「一招一式解决病痛」似乎是更多教练希望借助学习物理治疗,提升续课率的主要因素,但是,不跨界应用,以及规避实操风险,甚至说不夸大培训效果,也是更多康复培训机构需要面对的。

 

更进一步来看,之所以过度追逐商业利益,也来自于亚健康人口的快速增长。如何培养物理治疗人才,以及培养合格机构在市场立足,也是一大值得探索的新命题。




根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数据,在2015年国内物理治疗产业市值为200亿人民币,而美国在2014年就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但是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却成为中国亚健康趋势。


可以看见,中国的物理治疗市场正处于萌芽期,而10年来,中国相继发布了鼓励社会办医的方案意见,以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在人才方面,自卫生部制定《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后,除了本科院校康复专业录取比例提升,也出现了对在职医务人员的康复培训激励政策。

 

但回到根本,和健身房将内容作为核心相同,如何把控物理治疗人才的从业基准,必定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GYMSQUARE


本文来源:GymSquare精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