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BuGuHealth官方网站,联系我们
盆底解剖结构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
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脏器在盆腔的正常位置。若盆底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可影响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甚至引起分娩障碍,而分娩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损伤盆底组织或影响其功能。
一、盆底结构
盆膈将骨盆腔与会阴分开。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出口的全部软组织,即广义的会阴。略呈菱形,其境界与骨盆出口一致。通过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为尿生殖区,有尿道、阴道和外生殖器;后方为肛区,有肛管通过(图1-3-1)。在产科常用狭义会阴(即产科会阴)这一概念,是指位于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在矢状位,呈楔形,尖朝上,底朝下,长2~3cm,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表面为皮肤和筋膜,其深部有会阴中心腱上。会阴中心腱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分娩时此处张力很大易于破裂。
盆底的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盆底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一)外层 即浅层筋膜与肌肉。
在外生殖器、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深面,由一层会阴浅筋膜(亦称Colles筋膜)及其深面的三对肌肉和一块括约肌组成浅层肌肉层(图1-3-2)。此层肌肉与肌腱汇合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间,形成会阴中心腱。
1.球海绵体肌
成对,起点为会阴体,止于阴蒂后面,肌纤维环绕阴道口和尿道口,并覆盖于前庭球、前庭大腺及阴蒂海绵体的表面,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交叉而混合。此肌收缩时可压迫前庭球使阴道缩小,压迫阴蒂背动脉可使阴蒂勃起,环绕尿道口的肌纤维尚有括约尿道的作用,故又称为阴道尿道括约肌。
2.坐骨海绵体肌
成对,起自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止于坐骨耻骨支,覆盖在阴蒂脚的表面。此肌较薄弱,其功能为压迫阴蒂脚和下拉阴蒂,可帮助阴蒂勃起,又称阴蒂勃起肌。
3.会阴浅横肌
一对狭细的肌束,起自坐骨结节的内前份,横行向内止于会阴中心腱,有固定会阴体,并加固会阴中心腱的作用。
4.肛门外括约肌
为围绕在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环形横纹肌,前端会合于中心腱,后端与肛尾韧带相接。
(二)中层 即会阴隔膜
以往称为泌尿生殖膈,认为是一层三角形的致密肌肉筋膜组织,由尿道阴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和覆盖其上、下两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图1-3-3)。现在认为是一层厚的膜性纤维片。具有加固盆底、承托脏器的作用。
1.会阴深横肌
成对,位于浅层肌的深面,起自坐骨支和耻骨下支,两侧肌纤维向内侧行至在中线处相互交织,部分纤维止于会阴中心腱,收缩时可加强会阴中心腱的稳固性,具有固定阴道的作用。
2.尿道阴道括约肌
位于会阴深横肌前方。围绕尿道和阴道,可缩紧尿道和阴道,称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合称为尿生殖三角肌或尿生殖膈肌,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与覆盖在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
(三)内层
又称盆膈,是骨盆底结构中最坚韧的一层。肛提肌与尾骨肌共同构成盆底肌,覆盖其上面和下面的筋膜,分别称为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盆底肌和盆膈上、下筋膜共同组成盆膈。盆膈封闭骨盆出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侧缘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又称尿生殖裂孔),由下方的尿生殖膈(肌和筋膜构成)封闭。在女性孔内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在男性仅有尿道通过,盆膈的后部有肛管通过。盆膈和尿生殖膈共同封闭小骨盆出口(图 1-3-4)。
1.肛提肌
封闭骨盆出口的大部分,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结构。它是一对四边形、宽厚扁肌群,两侧肌肉互相对称,左右联合成漏斗状,尖向下。肛提肌起于耻骨体后面、坐骨棘及张于两者之间的肛提肌腱弓,肌纤维向下、向后、向内在中线处与对侧肌纤维汇合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肛尾韧带和尾骨。在会阴中心腱前方,两侧前份的肌纤维围成盆膈裂孔。肛提肌是骨骼肌复合体,根据肌纤维的起止和排列,自前向后外依次为耻骨阴道肌(男性为前列腺提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和髂尾肌4个部分(图1-3-5,图1-3-6)。
(1)耻骨阴道肌:
位于前内侧,起自耻骨盆面和肛提肌腱弓前份,呈水平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肌纤维沿尿道和阴道两侧后行走,与尿道壁肌及阴道壁肌层相互交织,并与对侧肌纤维构成∪形袢围绕阴道,可牵引阴道后壁向前,故耻骨阴道肌有协同括约阴道的作用。
(2)耻骨直肠肌:
是肛提肌中较为粗厚强大的部分。起自耻骨体后面和尿生殖膈上筋膜,肌纤维经阴道侧面、绕过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的两侧和后方,止于肛管侧壁、后壁及会阴中心腱,与对侧的肌纤维交织并参与肛尾韧带的构成。在肛尾韧带的前下方(相当于直肠与肛管移行处),两侧耻骨直肠肌束汇合构成较为发达的“∪”形吊带,还有部分与直肠纵肌交织,沿肛管纵肌下行,深部至肛门内括约肌,浅部至肛门外括约肌,其纤维彼此交织融合。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及直肠壁纵行肌和肛门内括约肌融合组成肛直肠环。该肌收缩时可将尿道、阴道和直肠下端向前上方牵拉,使管腔闭锁并减小直肠与肛管间向后开放的角度(肛管直肠角),保证了正常情况下尿生殖裂孔的关闭,减轻了肛门外括约肌的负担。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上端,是维持肛管直肠角的主要结构,对肛门自制具有重要作用,直肠手术时,如切断肛直肠环可导致大便失禁。
(3)耻尾肌:
起自耻骨体后面及肛提肌腱弓的中份,行走于耻骨联合与尾骨之间的长条形肌肉,肌纤维向后向下止于骶骨、尾骨尖、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分为3束,内侧部环绕尿道与阴道,并止于阴道肌;中间部环绕肛管直肠结合处,止于肛管侧壁、后壁及肛尾韧带;外侧部行向内后,包绕直肠与肛管,其纤维在肛门后方加入肛尾韧带并附着于尾骨。
(4)髂尾肌:
是肛提肌后份宽而薄的部分,起自坐骨棘盆面和肛提肌腱弓的全长(Curtis认为起自肛提肌腱弓后份)。髂尾肌肌纤维向内、下、后方,其后部纤维止于尾骨外侧缘及尾骨尖,前份的纤维止于尾骨尖与肛门之间的中线上,与对侧的纤维交织成肛尾韧带。
2.尾骨肌
又称坐骨尾骨肌,起自两侧坐骨棘盆面及骶棘韧带,呈扇形向后内侧扩展,并紧贴骶棘韧带的上面,止于第5骶椎和尾骨外侧缘。位于髂尾肌的后外方,上缘与梨状肌相接,后侧与骶结节韧带融合。尾骨肌构成盆膈后方的小部分,收缩时可使尾骨向前外侧运动,若两侧同时收缩,能使尾骨向前运动,第3、4骶神经前支发出分支支配该肌。 盆膈是维持盆底支持结构的主要成分,对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具有承托和支持作用,并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内压。同时肛提肌主动收缩还能参与维持脏器的正常功能,加强肛门与阴道括约肌的作用,如协助排便、协助分娩等。分娩过程中,当宫颈扩张后肛提肌可支持胎头仰伸。肛提肌和尾骨肌的神经支配有两支:①第3、4骶神经前支发出分支,从盆面(上面)支配该肌肉;②肛提肌下面阴部神经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耻骨直肠肌。
文献
[1]雒树东,高振平.医用局部解剖学. 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文生.局部解剖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邵水金.局部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杨桂姣,付升旗.局部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罗学港.人体解剖学:下册(局部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王怀经,张绍祥.局部解剖学.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张绍祥,张雅芳.局部解剖学.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8]刘树伟,杨晓飞,邓雪飞.临床解剖学(腹盆部分册).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9]朱兰,朗景和.女性盆底学.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0]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