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BuGuHealth官方网站,联系我们
肩峰撞击综合征是投掷运动员常见的慢性损伤,是指肱骨大结节和肩关节外侧结构(肩峰、喙肩韧带、喙突和肩锁韧带)之间相互撞击、摩擦引起肩袖等结构损伤、炎症等的一种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度下降等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肩峰撞击综合征与肩关节不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分类
不同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有所不同,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撞击的部位分类
(1)肩峰下撞击症:发生于肱骨头和肩峰前缘、喙肩韧带之间,可损伤冈上肌腱。
(2)喙突下撞击症:喙突和肱骨小结节之间发生撞击,可损伤肩胛下肌腱、喙肱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
(3)内撞击症: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和关节盂的后方发生的撞击,造成后方盂唇和肩袖损伤。
2.按形成撞击的病理基础分类
(1)原发性撞击症:肩袖间隙的狭窄和间隙内容物体积的增大等解剖异常导致的撞击症称原发性撞击症。
(2)继发性撞击症:在肩关节不稳定的基础上发生的撞击症称继发性撞击症。继发性撞击症好发于 35 岁,从事过顶活动的运动员。
(二)损伤机制
肩峰撞击综合征发生的机理非常复杂,可能与反复的微小创伤或过度使用引起肌腱变性等有关,具体的发生机理如下。
1.解剖异常
肩袖间隙的狭窄和间隙内容物体积的增大等解剖异常可导致撞击症。造成肩袖间隙狭窄的常见因素有:肩峰、喙突形态的变异,喙肩韧带增厚,肩锁关节退变。肩袖结构损伤后出血水肿、滑囊炎症肿大、喙肱韧带肥厚和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等可导致内容物体积的增大。
2.运动不当
过度重复的肩关节旋转活动,使肩袖等结构在喙肩弓下来回移动,磨损形成无菌性炎症改变,产生撞击症。反复的上举运动容易造成肩峰下撞击,过度的肩前屈内旋可产生喙突下撞击。肩外展、后伸、最大程度外旋时,后上方的关节盂唇和冈上肌、冈下肌腱的关节侧发生内撞击。
3.肩关节不稳定
肩关节不稳定诱发的撞击症,主要见于长期进行过顶运动的运动员,如投掷、游泳等。在这些运动中,肩关节反复处于极限活动状态,牵拉关节囊韧带造成松弛,继发肩袖和肩胛带肌肉的疲劳和微损伤,导致关节不稳定。
冈上肌无力或部分断裂时,由于其对抗三角肌向上牵拉肱骨的力量减弱,出现肩峰下撞击。肩前后向不稳定,肩前屈内旋时,肱骨头前方移位程度的加大可引起喙突下撞击。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的前方移位可造成肩袖后方和关节盂唇的内撞击。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肩痛是撞击症的最主要症状,并可被某种特定的运动方式所诱发。肩峰下撞击疼痛位于肩外侧,肩外展上举引起疼痛。喙突下撞击疼痛位于肩前内侧,疼痛多发生于肩前屈内旋位。内撞击疼痛位于肩后方,疼痛多发生于过顶运动时。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重点检查4种方式的活动度:肩上举、肩内旋、上臂垂直于体侧的肩外旋和肩外展90度位的外旋。分别检查冈上肌的肩外展力、肩胛下肌的内旋力和冈下肌的、小圆肌的外旋力。利用撞击诱发试验可再现撞击症。
3.辅助检查
应根据撞击发生的部位,发病机制,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肩袖等组织损伤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依据个体化的原则治疗。
1.保守治疗
有60%~80%的撞击综合征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最终获得了恢复。I型肩峰的患者比Ⅱ型和Ⅲ型更容易获得满意的效果。保守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肩峰下的局部封闭及物理治疗。
原发性撞击症的早期,通过药物治疗和肩袖肌力锻炼的保守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继发性撞击症治疗的重点是盂肱关节不稳定,着重进行肩袖和肩胛带肌肉的功能锻炼、关节的本体感觉重建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重建肩关节的动力性稳定。
内撞击症的早期通过限制运动量、改变运动方式、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是手术的适应症。对于运动员来说,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并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重建肌肉-肌腱-骨的完整性。手术的方法包括切开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肩峰成形、肩峰下间隙减压(滑囊清理)。
—END—
推荐阅读
布骨康复医疗中心物理治疗师均为物理治疗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均获得卫健委医疗资格认证,合法行医。More...
他们在许多领域都有专业知识,包括骨科术前术后康复,下肢力学及足踝康复、矫形鞋垫技术、产后恢复,脊柱侧弯矫正,肌骨疼痛、运动医学、手法治疗、矫形学和个人体能训练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More…